本書分為十卷十四編,約400萬字,對中華美學自史前新石器時代至20世紀40年代末的漫長歷史進行了系統(tǒng)、完整的闡述。全書的特色主要有:一、突破學術界通行的中國美學史寫法,將漢族美學視野擴大為中華民族美學的視野,對其他美學史版本沒有寫或一筆帶過的內容,如史前美學、秦朝美學、遼朝美學、金朝美學、西夏美學、元朝美學等,進行了比
戊戌變法前,康有為寫了兩部轟動當時思想界的著作,一部是《新學偽經考》,另一部就是《孔子改制考》!犊鬃痈闹瓶肌肥甲1892年,1898年正式刊行。該書認為,孔子以前的歷史都無據可考,孔子假托堯、舜等古圣先賢的言論行事而作六經,其目的是為托古改制。此書賦予“孔子改制”以新的意義,賦予六經和儒學一個新的主題——在各文明競
《新學偽經考》十四篇,篇目即所“考”主題,編次大致按照歷史順序。篇目下先加釋題按語,隨后節(jié)引材料,附加分節(jié)按語,作為每篇主題的論證,參以對重要引語的解析。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綜括全書的五大要點:“一、西漢經學,并無所謂古文者,凡古文皆劉歆偽作;二、秦焚書,并未危及六經,漢十四博士所傳,皆孔門足本,并無殘缺;三、孔子時
克爾凱郭爾(1813-1855)是19世紀丹麥哲學家、宗教思想家、作家。在其短暫的一生中,他寫作了大量作品,包括生時正式發(fā)表出版的著作、完成但未來得及出版的著作以及大量的日記、筆記,共計28卷之多。他生時影響只限于丹麥,但死后因丹麥文化史家勃蘭兌斯的介紹迅速擴展到歐洲,后因卡爾·巴特和保羅?蒂利希的推崇而擴展至美國。在
《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續(xù)編》由任繼愈先生倡議并擔任主編,是繼1997年中華書局出齊《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之后的又一重大編纂工程,從《嘉興藏》、《卍續(xù)藏》、《頻伽藏》、《大正藏》、《普慧藏》等各版大藏經及敦煌文獻、房山石經中,挑選《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未收之重要佛教典籍,網羅遺珍,點校流通!独m(xù)編》規(guī)模宏大,
《續(xù)嘉興藏》乃接續(xù)《嘉興藏》之作,為佛教古籍整理項目。編纂委員會主任由賢宗法師擔當。賢宗法師是嘉興名剎香海禪寺的住持,同時兼任浙江省佛教協會副會長。《禪林寶訓筆說》三卷,清代智祥著!抖U林寶訓》乃南宋僧凈善重集,內容收錄南岳下十一世黃龍慧南至十六世佛照拙庵等宋代諸禪師之遺語教訓。《禪林寶訓筆說》為《禪林寶訓》之詳注。本
西塞羅是古羅馬時期重要的哲學家,政治家。其所涉領域涵蓋了政治、法律、哲學、美學、邏輯、神學、文學、倫理學、史學等,是百科全書式的思想家。其思想對歐洲哲學和政治學說影響深遠,至今仍是羅馬歷史的重要研究對象。其影響力曾在中世紀衰落,文藝復興時被重新振興,以至啟蒙時代達到頂峰。他曾大力呼吁創(chuàng)建拉丁哲學,并運用通俗流暢的拉丁語
全書共六百卷,(唐)玄奘法師譯,三燈文化編,簡稱《般若經》。般若波羅蜜,意即“通過智慧到達彼岸”,為宣說“諸法皆空”之義的大乘佛教般若類經典的匯編。此次出版的《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繁體豎版大字版,原汁原味保留古籍精華,方便誦讀,有著豐富的佛學思想,對于中國佛教產生了深遠影響,在泛東亞文化交流中有著重要意義,也對研究中國古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明泥金版)是一部明刊書法作品,也是一部佛教經典著作,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最為流行。本書為明朝宣德年間泥金版本,是難得的書法經典類作品。
本書是本類文獻首次大規(guī)模集中影印整理。壯族師公經書,多采用古壯字或壯漢合璧的形式抄寫而成,內容融入了壯族、漢族民間經典的故事、傳說、神話、諺語等,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結晶。本次影印整理體量大,涉及地域廣。版本多樣,內容豐富,研究價值大。較好地呈現資料本身的抄寫特色、文獻本身形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