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闿運歷時五十多年選批唐詩,他認同“唐無五言古”,最欣賞唐代的七言歌行;他以藝術審美的角度來審視評點詩歌,不喜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也不喜直抒胸臆、一瀉千里的創(chuàng)作方法,喜歡詩歌含蘊不盡、遠處取神的畫面感,這也是他迥異于晚清諸多詩派及其影響下的詩歌思想的根本所在。本書從王闿運關于唐詩的選錄、批點和論說之文入手,分析他
《中國語言文學研究》系河北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辦的學術集刊,為半年刊。本刊發(fā)表中國語言文學專業(yè)各二級學科包括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文藝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等方面的研究文章,還設有學術名家、京津冀文學研究等欄目。其辦刊宗旨是:薈萃百家成果,展示人文情懷,鼓勵開放創(chuàng)新。本刊已被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
本書結合福建地域文化特征,對明末清初福建遺民作家陳軾及其遺民朋友圈進行整體觀照,探究陳軾著述所蘊含的遺民身份意識,論述明末清初福建遺民文人群的心態(tài)特征及其精神處境。全書分為八章,分別對陳軾的家學淵源、求學仕進、宦海沉浮的身世經(jīng)歷、著述版本、交游情況及著述的思想意蘊與藝術成就等進行研究論述,重點從記憶、認同的視角探
本書對羌漢文學客觀存在的密切關系進行系統(tǒng)全面的縱橫梳理,分析先秦至近現(xiàn)代羌漢文學關系之歷史發(fā)展脈絡,分上、中、下三篇,選取重要作家的重要作品予以分析、評價。本書論述了營營青蠅、隴頭流水、羌笛等重要文學意象的形成,元昊、秉常、乾順等之書表文,以及《松游小唱》對近代詩歌創(chuàng)作大眾化的推進等,展示了羌族文學的發(fā)展概貌,說
在這本書里,我們探訪了十家女性經(jīng)營的風格好物店。有甜品店、咖啡館、花店、果蔬汁店、女裝店、女鞋店、花園餐廳、母嬰店等。女性開店有什么天然的優(yōu)勢?如何找到自己的獨特性?創(chuàng)業(yè)中面臨哪些危機與質疑?有哪些創(chuàng)意心法與經(jīng)營心得?疫情又給這些小而美的店鋪帶來了哪些變化與挑戰(zhàn)?一起去探店,和女主人聊聊。
《傳承與革新柳永詞考論》一書主要圍繞柳永對蘇軾詞學接受和歷代柳永詞詮釋兩個方面進行考論。全書在結構上分為上、下兩篇,上篇包括:蘇軾鄙薄柳詞說考辨、蘇軾評柳詞兩首考論、蘇軾《與鮮于子駿書》對柳詞的接受考論、柳七郎風味及相關概念的理論探討;下篇包括:柳永詞詮釋方法概述、本事詮釋法、合論詮釋法、類比詮釋法。并附有柳永詞輯錄、
《昭明文選》又稱《文選》,是現(xiàn)存早的一部詩文總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長子蕭統(tǒng)組織文人共同編選。蕭統(tǒng)死后謚昭明,所以他主編的這部文選稱作《昭明文選》。關于其成書過程、編選標準、文體劃分、作品選錄、《文選》與《文心雕龍》的關系等,是文選學的重要問題,且多有爭議。本書作者對這一系列問題展開探索,提出了一些新的觀點,或有裨于文選學
《日本文學漢譯史》是國內外第一部中國的日本文學翻譯史著作。全書將日本文學漢譯置于中國文化與中國文學的大背景下,以翻譯文本為中心,把日本文學漢譯史劃分為五個時期,圍繞各時期翻譯選題的背景與動機、翻譯家及其翻譯觀、譯作風格及其得失、譯本的讀者反應、譯本對中國文學的影響等問題展開論述,揭示了日本文學如何被中國翻譯家創(chuàng)造性地轉
本書以晚清科幻小說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幾部代表性作品的細讀,考察晚清的知識精英們如何努力學習現(xiàn)代的歷史觀、科技觀、時空觀,并將其運用于探索未來、太空、心靈等未知事物,由此發(fā)現(xiàn):他們夢想著汲取新知以革新本土文化,同時以本土智慧批判并超越殖民主義。這一融合中西的努力將他們引向對大同世界的描繪,而這些描繪中種種出人意表的奇異情
本書以晚清民國的旗人及其文學為研究對象,將其置入政治、經(jīng)濟、社會、軍事乃至國際關系的關聯(lián)性語境中,展開跨文化、歷史與區(qū)域研究的對話;體察旗人在時代語境中經(jīng)歷的情感、思想、身份認同與美學追求的嬗變,闡發(fā)旗人文學的普遍性意義。百年的蟬蛻蝶變,敞開旗人的敘事與抒情、心靈世界與精神空間,從國語騎射到滿漢一家,從旗民分治到中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