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十四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guī)劃項目“神話學文庫”(第三輯)的一種。本書以中華各民族(含周邊游牧人)的傳說祖先、文化英雄的奇異“誕生—死亡—再生”,經(jīng)受磨煉、考驗,“化身斗法”,以及抗天戰(zhàn)地、創(chuàng)造發(fā)明、殺怪除害、救世濟民的業(yè)跡為樞軸,與世界相關英雄故事初步對較,實證作者提出的“整體對應/多重平行/細節(jié)平行”比較文化
本套《開往四季的森林小火車》繪本共5冊,分冊名分別為《哐當當,小火車進站啦!》《擠一擠,去看煙花呀!》《停一停,去采蘑菇呀!》《轉呀轉,去雪人王國呀!》《樹爺爺,生日快樂!》。本套繪本以一年四季為時間背景,可以幫助小讀者進行四季認知。每冊故事都圍繞著森林里的紅色小火車展開,充滿了好玩兒的頁面設計,充滿想象力,童趣可愛。
魯迅,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本書采用文體學、敘事學、計量文獻學、文化學、傳播學等學科的方法,對魯迅小說的三個譯文,即楊憲益與戴乃迭譯文、威廉·萊爾(WilliamLyell)譯文、藍詩玲(JuliaLovell)譯文進行了綜合的比較。主要內(nèi)容包括:三個譯文的文體風格區(qū)別,敘事傾向性特征
本書主要內(nèi)容包括:陰暗的季節(jié)、地之聲、黑線、公文包。
本書是駱玉明教授從魏晉時代的歷史背景切入,深度分析《世說新語》的著作。全書共分13章,亦為作者解讀《世說新語》的13個側面,其中包括彼時皇權與士權的關系、英雄與名士的異同、名教與自然的分疏、莊子哲學對時人的影響、藥和酒的文化、清談的風氣、士人的理想人格、士族的婚姻家庭及女性的風采,等等。還原了《世說新語》及其時代政治結
《西廂記》是元雜劇大家王實甫的代表作,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問世以來,受到學術界、戲劇界及社會輿論各方面的重視。明清時期,有關《西廂記》的校注本、評點本、插圖本刊行達數(shù)百種之多,成為我國古典戲曲中版本最多、流傳最廣的一部劇本。《西廂記》歌頌了以愛情為基礎的結合,否定封建社會傳統(tǒng)的聯(lián)姻方式,全劇貫穿了重愛情、輕功名的
《定庵詩話》是近代云南著名學者由云龍的一部重要詩學著作。本書是以云南省圖書館藏《定庵詩話》為底本,以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第三冊沈蘅仲、王淑均校點《定庵詩話》為參照,進行詳細校勘、注釋和箋補,也是《定庵詩話》的首次系統(tǒng)整理和箋證。
這座塔,是瘋子們的囚牢, 亦是真理、智慧、變革與抗爭的墳場。 15世紀初,神圣羅馬帝國皇帝與天主教會蠢蠢欲動, 暗中籌劃第三次十字軍遠征, 胡斯派內(nèi)部矛盾重重,圣杯派開始與天主教陣營暗中勾結, 胡斯運動的失敗已出現(xiàn)端倪。 年輕氣盛的魔法學徒雷恩馬爾, 困于沖動而盲目的愛情, 在命運的裹挾下,被迫
《巴格達斜陽》一書是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弋舟的一部長篇力作。它講述了北方小城鎮(zhèn)姑娘叢好從一名齒輪廠技校肄業(yè)懵懂少女成長為作家的故事。主人公因男生的一個迅捷有力的動作而對其產(chǎn)生興趣進而與之戀愛、分手,接著遠走南方,并遇到了一名文學愛好者,由此開始閱讀、創(chuàng)作,最終成為一名作家并找到了自己人生方向。叢好在經(jīng)歷了生活的起起落落后,
本教材圍繞“文學與世界”“文學的形態(tài)”“文學與人學”“文學與審美”“文學與歷史”五個議題,從“文學與社會”“文學與語言”“文學與情感”“文學與趣味”等具體角度,對文藝理論進行了系統(tǒng)、簡明、深入淺出的梳理和闡述。教材每章分為理論闡釋、閱讀實踐和關鍵詞解析三個主要部分,注重挖掘理論脈絡,提煉理論要點,力圖彌合理論研究與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