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簡介 春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亂世的前奏。王室衰微,禮崩樂壞;征伐漸起,諸侯爭霸。 300年間,群雄并起,兵鋒漸漸染血;百家爭鳴,思想自由奔流。 這是一個混亂的時代、反叛的時代。分封制在高峰處開始瓦解,一切變革都在醞釀,中國即將走進前所未有的新篇章。 本書以春秋五霸為主要線索,時間跨度由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西周首
本書共分七篇,內(nèi)容包括:生活創(chuàng)意:向宋代人學習優(yōu)雅生活;旅游創(chuàng)意:穿越到宋朝去走走看看;城市創(chuàng)意:住在宋朝很愜意;美食創(chuàng)意:吃出一碗宋文化;產(chǎn)品創(chuàng)意:宋畫的無限遐想;藝術創(chuàng)意:流淌千年的音樂;服飾創(chuàng)意:宋服讓人儀態(tài)萬方。
本書反映了以雅礱河谷為主的山南各族人民創(chuàng)造的獨特地域文化,內(nèi)容包括山南概況、歷史遺存、傳統(tǒng)藝術、藏文典籍、藏醫(yī)藥與天文歷算、建筑遺存、工藝傳承、民俗文化等。
晉朝,一個沒有多少歷史存在感的朝代,結束一個亂世,開啟另一個亂世。在晉代,由于儒教獨尊的地位被打破,哲學、文學、藝術、史學及科技紛紛出現(xiàn)革新,有些成為獨立的學問;思想有由本土發(fā)展的玄學、道教及由印度東傳的佛教;邊疆民族的草原文化與晉朝的中華文化逐漸展開文化交流、民族融合。雖然兩晉的文化走向多元發(fā)展,是一個文化開創(chuàng)、沖突
本書由湖北美術館主辦的展覽“記憶中的武漢——一座城市的人文圖景”于2021年10月22日至2021年12月12日在湖北美術館展出,展覽以湖北美術館館藏作品為研究基礎,集中展示了與武漢這座城市的地域風貌、人文圖景相關的作品約80件。畫冊《記憶中的武漢——一座城市的人文圖景》為本次展覽的同名作品集,除收錄本次展覽展出的作品
本書為宋代三種《江陰志》的復原整理本,主要分為標點和復原兩大部分。本書為宋代方志之遺珍,對于宋代江陰之地情、地方行政之實況、風俗人情、文獻等都有記載,是了解宋代微觀史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是宋史研究的有益補充,其文獻史料價值彌足珍貴。
本書以萬安紅色文化資源為基礎,系統(tǒng)梳理其歷史邏輯,深挖其時代價值,用優(yōu)美的語言和通俗的表達,全景式再現(xiàn)了萬安縣早期革命歷史波瀾壯闊的歷史。作者通過大量的走訪調(diào)研,還穿插著當?shù)卮迩f的歷史文化的描寫,萬安厚重的歷史文化與紅色革命文化交相輝映,極大地增強了書稿的可讀性和文化傳承價值。
本書是清末兩廣總督張人駿的往來函電集,作者搜集整理出1522件張人駿與晚清軍機處、外務部及大量名臣的往來信函、電稿,這些名人包括榮祿、張之洞、袁世凱、岑春煊、盛宣懷、錫良、端方、李經(jīng)羲、張謇、張佩綸、張允言等等,函電內(nèi)容多為軍國大事,甚至包括南海、澳門、香港主權事宜。
英國史學家卡爾有個著名命題:歷史就是不斷地與現(xiàn)實對話。對歷史的喜好,也許正是源于我們對已發(fā)生的未知事物的渴望,并促使我們不斷地去尋找那些事、那些人,那些被人遺忘的暗角。本書講述了帝王君主、后宮韻事、治世能臣、清官廉吏、軍事將領、亂世梟雄等奇聞異事,將一些原本枯燥乏味的歷史變得趣味橫生,將原本趣味橫生的歷史變得精彩絕倫。
吳晗是我國著名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現(xiàn)代明史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稓v史的鏡子》是吳晗的一本歷史文集,正文17篇,附錄2篇,共計19篇。鑒于該版本沒有進行分類編排,我們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整理、分類,以章節(jié)的形式重新編排出版。編輯過程中,為了便于讀者更好地了解這本歷史著作,除保留19篇外,再根據(jù)類別,酌情增添了一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