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是作者對清華簡《尚書》類文獻的全新箋釋。緒論部分結合新近研究成果,對《尚書》的今古文之別、《尚書》的真?zhèn)螁栴}、先秦時期《書》類文獻的樣貌、清華簡《書》類文獻的價值和意義等做了重新探討,厘清了《尚書》研究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正文部分,針對清華簡壹(《尹至》《尹誥》《程寤》《保訓》《金縢》《皇門》《祭公》)、清華簡叁(《
《中國近代史》是歷史學家陳恭祿先生的代表作。先生自幼飽讀詩書,1921年考入金陵大學,先是主攻化學,不久轉入農學,后進入歷史系。先生博聞強記,潛心閱讀中外史料,把近代中國置于世界史的視野里去觀察。鑒于當時社會上流布的中國近代史書參差不齊,1926年陳先生萌生撰述近代國史的念頭,歷時8年(1934年)《中國近代史》成稿,
創(chuàng)始于1842年的英國《倫敦新聞畫報》是世界上份以圖畫為內容主體的周刊。其以細膩生動的密線木刻版畫和石印畫,以那個時代的技術條件所能達到的快速度,再現(xiàn)世界各地的重大事件。畫報初始就對中華帝國表示密切關注,派駐大量畫家兼記者,僅1857年至1901年就向英國發(fā)回了上千張關于中國速寫和幾十萬字的文字報道。 它們大多是現(xiàn)場的
本書是一部結合晚清歷史研究近代史料筆記的專著。由緒論、近代史料筆記概述、近代史料筆記的史料價值、近代史料筆記價值的判定、近代史料筆記的刊行、近代史料筆記專題研究六大部分組成。本書對記載晚清歷史的史料筆記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的梳理和研究,有利于對近代史料筆記的整體把握及利用。本書采用整體研究與專題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同時將筆記史
本書綜合運用方志學、歷史文獻學、歷史地理學、史料學、區(qū)域史等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將綜合研究和個案分析相結合,將宏觀研究和微觀分析相結合,從舊志編修源流、舊志編修理論、舊志體例結構、舊志史料價值、舊志文獻學價值、舊志內容輯佚六個方面展開討論和研究,不僅分析和說明了安徽淮河流域舊志(1949年以前編修的地方志)的特色與價值,
本書講述了明王朝頗具爭議且風云激蕩的后時光。從權閹魏忠賢的倒臺開始,記敘了大將袁崇煥的大起大落、奸臣溫體仁的權傾朝野、漫山遍野的農民起義、內憂外患的兩難處境、名將盧象昇和孫傳庭的為國捐軀,終到1644崇禎自縊明王朝落幕。
書稿是作者多年來在中國近代思想文化領域中的研習和探索成果。書中指出,面臨近代大□□之時,中國人在追求□□獨立和國家富強的道路上遭遇了諸多挫折。其解決的途徑之一是開眼看世界,翻譯西書以了解歐美國家富強之道,尤其是京師同文館出版的《富國策》傳播廣泛、影響較大。此外,早期維新思想家陳熾的《續(xù)富國策》,近代學界對亞當·斯密的紀
本書共分四章,內容包括:甲午戰(zhàn)爭概述、甲午戰(zhàn)爭的后果及其影響、午戰(zhàn)敗的原因解析、甲午戰(zhàn)爭對民族復興的借鑒與啟示。
本書分皇帝、文臣、武將、文人、女人五篇,以人物為主線,解密皇家秘聞、朝堂真相、文人百態(tài)、社會言情等。
本書以重慶直轄后的大重慶為視角,從巴源流長、璀璨星空、巴山夜語、大案奇錄、霧罩山水、巴風民俗、江湖美食、重慶言子、過客打望等九個方面,以擺龍門陣的方式講述重慶的歷史沿革、文化傳承、神話傳說、風云人物、民俗風物、俚語言子、美食特色、俊秀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