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史的命名與文學史觀的反思》主要是對現(xiàn)有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學科中文學史的命名和文學史觀的反思,借助“民國文學”這一較具啟發(fā)性的概念,作者重新梳理了文學史觀的發(fā)展階段、價值與邏輯缺陷、思想建構和學科建構,結合具體文本對其所建構的理論做了深入解讀。
《中古文學史論》是王瑤先生原在清華大學講授“中國文學史分期研究”(漢魏六朝)課程的講稿,探討起于漢末,訖于梁陳的“八代”范圍的中古文學思想、中古文人生活、中古文學風貌,其治學思路與方法深受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的影響,《中古文學史論》中關于中古文學的具體論述及文學史研究方法論,半個多世紀以來,影響了一代又
《周作人文學翻譯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做了一種還原式的文化研究。它以文本細讀的方式對周作人的文學翻譯進行深度闡釋,并從中提純出一系列的文化符號;它將周作人1920年代時的翻譯與其他翻譯家1980年代的翻譯進行比較,并將周作人的文學翻譯與其同一歷史階段的魯迅、巴金、茅盾等人的文學翻譯進行比較,從中透視出周作人的文學翻
《人間詞話》是著名國學大師王國維所著的一部文學批評著作,也是晚清以來最有影響的著作之一。它的文辭優(yōu)美,但因為它的解說方式是中國傳統(tǒng)的感悟式的意象批評,所以一般讀者不易讀懂。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著名詞學大師葉嘉瑩的講內容。作者以深入淺出和典雅細膩的文字,為讀者講述了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著名的“境界”說、詞與詩的美感
先秦是文體的蒙昧時代,也是文章不受文體約束的時代,小說因而得以在子書和史書中發(fā)軔與生長。本書集中考察了先秦子史及后出典籍中有意虛擬且非寓言的敘事之文。經過考辨這些作品多已具備小說文體的基本要素。全書辨及從先秦至魏晉二十部典籍,小說作品數(shù)以百計,資料翔實,辨述明晰,匯展了中國小說碩壯童年的蓬勃氣象。
本書站在生態(tài)主義思潮作為人類"新文化"推動力的角度提出"生態(tài)啟蒙"概念,在為生態(tài)文學研究提供一種新思路和方法的同時,以"批判性"思維切入當代小說生態(tài)書寫的創(chuàng)作和研究,理清偏誤,對新世紀文學具有介入意義;從狹隘的"自然"關注進入深層次的價值考量和批判,融入了各種學術理論和多維度融匯的思路,是對生態(tài)批判的系統(tǒng)性研究,拓展了
本書主要以晚清時期(1840-1911年)的海外旅行寫作為研究對象,這一文體作為近代中國人認知世界的重要途徑,在當時逐漸形成一種影響深遠的"游記新學"。作者將旅行寫作從西式理論化的研究模式中復歸于文獻考辨和史料鉤沉的基礎工作,搜尋冷僻的文獻,考證稽查相關文史資料,對于以往研究多有發(fā)覆。在研究方法上,強調了傳統(tǒng)學術的地域
肚肚狼是一只能在月圓之夜變成王子的“乞丐狼”。剛開始,肚肚狼變王子只能持續(xù)幾分鐘,然后就變回了當乞丐的樣子。而只有當肚肚狼變王子的時間持續(xù)24小時后,才可以變成一位真正的王子。為了實現(xiàn)這一美好愿望,肚肚狼和身邊希望通過這件事一舉成名的倉鼠玉碎先生,想了很多辦法,但都沒有奏效。最終依靠自己那些幫助朋友的善良舉動,肚肚狼獲
小熊白黑黑原來生活在森林里,他的爸爸是一個養(yǎng)蜂專家,他很擔心自己從遙遠的地方回家找不到原來的家,因為森林被砍伐的情況非常嚴重。森林里來了鐵路工程師阿湯,他希望通過修建公路,讓更加多的動物和人類交往,也讓更加多的人走向自然。鐵路鋪好以后,白黑黑走出了森林,走進了城市里一個馬戲團。馬戲團的主人羅里是一個有魔法的老頭,他用歌
《魯迅新詩散論》對魯迅新詩進行了比較全面而系統(tǒng)的研究,論述了魯迅新詩理論以及與外國詩人的關系、所受影響和創(chuàng)作實踐,還有創(chuàng)作的背景與動因;論述了魯迅新詩文本所表現(xiàn)出的諸多方面的特點;還論述了魯迅新詩的時代性、現(xiàn)代性、個性與氣質以及對當代詩歌創(chuàng)作的深刻啟示。《魯迅新詩散論》將魯迅新詩放在特定的時代背景與社會環(huán)境中,對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