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講述了主人公顧大川因幼年事故成為殘疾人,但他身殘志堅、刻苦努力,成為鄉(xiāng)村致富帶頭人。同時,在他奮斗過程中,也伴隨著和戀人石萍的感情糾葛。在這一主線之外,作者塑造了不少鄉(xiāng)村中典型的留守女人形象,展現(xiàn)了她們生活的酸甜苦辣,從一個側面體現(xiàn)了“鄉(xiāng)村振興”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唐代文學研究》是國家一級學會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會刊,由中國唐代文學學會與西北大學文學院共同主辦。本刊主要刊發(fā)關于唐代文學研究的學術論文,內容涵蓋唐代文學創(chuàng)作與作家研究(除總體綜合研究外,包括對詩、詞、賦、散文、駢文、小說、俗文學等各體文學及其作家的研究)、唐代文學文獻與史料研究、唐代文學理論與文學批評研究、唐代文學與其
本書所收為中國古代直隸地區(qū)女詩人的文獻資料,“直隸”地區(qū)范圍參考清代所稱,主要包括今北京、天津及河北等地。本書以地域為目劃分章節(jié),按照直隸北部、東部、中部、南部排列,同一區(qū)域內以詩人生活時代先后為序。詩人籍貫以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及麥吉爾大學圖書館“明清婦女著作”數字檔案與數據庫為主要依據,著述以明代鍾惺《名媛詩歸
本輯主要對明代文學各類典型主題展開論述,可分為“文學與文本”“代表人物及其理論”“文學群體與創(chuàng)作共性”“文本形態(tài)與文學生態(tài)”“文獻編纂”五部分,內容涵蓋文本、文體、詩學、群體以及文獻、創(chuàng)作心態(tài)、創(chuàng)作環(huán)境等方面的研究。既論及文體建設與文章學意義,又關注性靈派對主題質素的省思及對詩學的推進;既闡釋“七子”派創(chuàng)作的技法與德性
本書研究了宋代至民國近千年間閩詞的發(fā)展歷程,揭示了閩詞關注現(xiàn)實的精神特質,說明了詞體文學與閩人文化傳統(tǒng)的深度結合如何催生閩詞,探討了閩人性情氣質與閩文化特殊性所決定的閩詞地域特征,闡明了閩詞之愛國傳統(tǒng)、淑世精神以及非凡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價值。
本書嘗試梳理日常物象浮出文學地表的歷史過程,并通過經典文本鉤沉那些原本被視為零散、瑣碎、缺乏獨立價值的日常物象描寫,使其重新進入讀者和研究者的視野,借此激發(fā)對明清日常敘事新型審美風格及創(chuàng)作觀念、明清物質生活及文化的感知與理解。
《冬季的旅行者》是一部詩集,收錄了現(xiàn)代詩九十余首和古典詩一百二十余首,F(xiàn)代詩部分體現(xiàn)了作者對于奮斗、生命、歸宿等主題的思考。古典詩部分分為格律詩和古體詩,按五律、七律、五絕、七絕、古體的順序進行編排。
該書以蘇軾文學作品的英語翻譯和英語研究成果為對象,對蘇軾文學作品在海外的翻譯、傳播、接受和影響情況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和總結,對蘇軾在海外的傳播趨勢和影響力進行分層闡釋,力圖找到蘇軾文學西傳的相關規(guī)律和走向世界的原因,并構建較為完整的蘇軾文學作品英譯與傳播圖景。該書以蘇軾文學作品的英譯和傳播為典型案例,探索以蘇軾文學作品為
《詩經》是漢族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后代詩歌發(fā)展有深遠的影響,是中國古典文學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的源頭!毒帕N》是《詩經·豳風》中的一篇。為先秦時代豳地漢族民歌!睹娦颉氛f:“《九罭》,美周公也。周大夫刺朝廷之不知也。”本書輯錄中國、日本、韓國現(xiàn)存唐至清代《詩經》注釋和研究著作近二百種,從中梳理出《詩經·豳風·九罭》篇的
《漢賦篇名分歧考辨別》對203篇456例漢賦篇名分歧展開考辨,并總結異名為六類:據文命篇、簡全差異、因體命篇、換詞命篇、字形差異、避諱。誤名考辨為五類:亂、訛、倒、脫、衍。另附漢賦作者姓名分歧、賦著作權分歧、其他體裁作品歸屬漢賦考辨。經考辨得出:一賦多名是漢賦流傳過程中的常態(tài),只認定一個篇名正確而其他均錯誤的觀念及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