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中山大學西學東漸文獻館主編的《西學東漸研究》第十四輯,以廣州這一空間場域為切入點,呈現(xiàn)地域文化對西學東漸的影響。 本書收錄文章共12篇,依據(jù)歷史順序,分析從晚明到民國以廣州場域為主的中外文化交流現(xiàn)象,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呈現(xiàn)了廣州的中外文化交流面貌,如來華人士傳播西方文化時所需解決的關(guān)鍵問題,西方思想傳統(tǒng)進入漢語世界
本書是德國哲學家戈特弗里德·威廉·萊布尼茨(16461716)的主要哲學著作。萊布尼茨站在唯心主義唯理論和維護天賦觀念說的立場,從單子論和前定和諧的觀點出發(fā),對洛克在《人類理解論》中所發(fā)揮的唯物主義經(jīng)驗論進行了系統(tǒng)的反駁。本書主要是一部認識論著作。萊布尼茨的認識論是其單子論體系的組成部分,是
道教服飾制度,肇始于南朝劉宋,源出世俗禮制,結(jié)合宗教需要,定立服制儀軌。于外,旨在分別箓位高低、修行次第、宗法門派、信仰歸屬;于內(nèi),象征道化萬物的宗教理想、與道合真的信仰追求、抱元守一的形神混融、歸根復命的修煉法門。 本書在研究大量歷史文獻的基礎(chǔ)上,綜合運用宗教學、歷史學、服裝學以及美術(shù)學、圖像學、符號學等研究方法,從
本書以文字?薄⒃~語訓詁、句子訓詁、偈頌訓詁為經(jīng),以廣義語義場理論七要素為緯,對《五燈會元》做了全面的訓詁研究,是尋求訓詁學新思路、正確理解禪宗典籍的新成果。主要研究包括33處校勘,57處詞語訓詁,36處句子訓話,11條偈頌訓詁。?毖芯坎糠衷趶V義語義場理論的統(tǒng)攝下按照?彼姆ǖ捻樞蜻f次校勘,訓詁研究部分著力從語言習慣
本書是作者二十多年來潛心研究中國孟學史的論文結(jié)集,采取歷史思想史進路,對代表性人物(如荀子、司馬遷、揚雄、王陽明、戴震)、代表性作品(如《漢書·古今人表》《牟子理惑論》《千字文》)、代表性事件(如《孟子》傳記博士問題、李覯疑孟公案、《孟子節(jié)文》事件)進行了翔實考察,對孟子與先秦諸子、孟子與文史哲、孟子與道
《自身意識與自身規(guī)定――語言分析的解釋》(1979)一書是圖根特哈特的代表作,被公認為當代哲學中自身意識理論復興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作者通過訴諸海德堡學派、維特根斯坦、克爾凱郭爾、海德格爾、米德和黑格爾等思想資源,借助語言分析的方法,全面梳理了傳統(tǒng)自身意識理論的問題及其困境。該書清晰地展現(xiàn)了近代以來歐陸哲學最基本問題的
本書收錄了德國浪漫主義哲學家弗里德里希·海因里希·雅可比的兩部重要的哲學作品:《大衛(wèi)·休謨論信仰》和《致費希特》。 《大衛(wèi)·休謨論信仰》出版于1787年,其全稱為《大衛(wèi)·休謨論信仰或觀念論與存在論》,在該書的正文中,雅可比對休謨哲學進行了闡釋、批判與
《西田幾多郎哲學文選》是西田哲學首次系統(tǒng)的漢譯,共分四卷:第一卷《純粹經(jīng)驗與自覺》,是西田哲學前期理論原理方面的代表作;第二卷《場所與無的限定》,是西田哲學中期的代表作;第三卷《行為式的直觀》,是西田哲學后期的代表作,第四卷《藝術(shù)與歷史成形》,是西田哲學立場上的美學與藝術(shù)論。 本書是《西田幾多郎哲學文選》第三卷,主要收
《西田幾多郎哲學文選》是西田哲學首次系統(tǒng)的漢譯,共分四卷:第一卷《純粹經(jīng)驗與自覺》,是西田哲學前期理論原理方面的代表作;第二卷《場所與無的限定》,是西田哲學中期的代表作;第三卷《行為式的直觀》,是西田哲學后期的代表作,第四卷《藝術(shù)與歷史成形》,是西田哲學立場上的美學與藝術(shù)論。 本書是《西田幾多郎哲學文選》的第一卷,編譯
《西田幾多郎哲學文選》是西田哲學首次系統(tǒng)的漢譯,共分四卷:第一卷《純粹經(jīng)驗與自覺》,是西田哲學前期理論原理方面的代表作;第二卷《場所與無的限定》,是西田哲學中期的代表作;第三卷《行為式的直觀》,是西田哲學后期的代表作,第四卷《藝術(shù)與歷史成形》,是西田哲學立場上的美學與藝術(shù)論。 本書是《西田幾多郎哲學文選》的第二卷,編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