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哲學類專著。1980年4月到9月間,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與美國理論物理學家大衛(wèi)·博姆教授在美國和英國進行了多場對談。這些對談從探討人類沖突的起源開始。兩人都將其歸因于自我的分裂性、自我受限于時間的本質,以及自我制約著我們去錯誤地依賴思想,而思想則奠
本書是一部哲學類書籍。書中記錄了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與美國物理學家大衛(wèi)·伯姆之間的對談。本書的第一部分主要取自克里希那穆提與倫敦大學的理論物理學教授大衛(wèi)·博姆之間的一系列討論。第二部分為1975年秋在布洛克伍德公園進行的演講和對話內容的真實記錄。第三部分的
《預流之學——佛教文獻對勘研究》收錄了作者關于佛教文獻和佛教思想的十三篇論文。全書開篇從漢譯佛經的“中國化”、漢地僧人對經義的誤解和漢藏早期佛教交流等幾方面論述了陳寅恪所作研究在觀點和方法上的獨創(chuàng)性及可借鑒之處。之后便以陳寅恪先生所提倡的“預流之學”,即運用新材料、研究新問題為宗旨,圍繞《無二平等經》《金剛經》《維摩詰
本書是阿德勒給焦慮的現代都市人的13堂人性課。不論你處在什么年齡、什么階段,人性科學都是一門必修課,理解人性能使我們得到更好、更成熟的心理發(fā)展。對人類來說,難的是認識自己和改變自己。任何人,如果不精通人性科學中的理論和方法,將很難使自己和他人變得更好;他的工作會完全流于表面,而且他會錯誤地認為,由于事物的外部狀態(tài)已經發(fā)
成為職場“牛馬”后,你有多久沒有大笑了? 了解笑的革命性影響,科學找回自己的快樂和健康 也許你當下感到不幸福、不快樂、無意義,甚至可能焦慮、抑郁,或者因為生病而對生活失去信心,其實解決這些問題的一劑良藥就是——大笑。 在《笑對健康》一書中,國際笑聲研究專家羅斯·本摩西基于全球研究成果,結合積極心理學及神經
本書深入探討了民族性與民族主義、現代性與現代主義、時代性與當代性等核心概念,系統(tǒng)分析了儒學與這些思想主題的關聯性,展現儒學在發(fā)展中的中國特色、民族特色與時代特色。書中不僅詳細梳理了當代儒家學者對于儒學民族性、現代性、當代性問題的深刻思考,還通過分類比較,批判性地分析了他們的理論主張及其局限性,為重新思考儒學在當代社會的
本卷收錄的四份文本《論一種全部哲學形式的可能性》《論自我作為哲學的本原》《關于獨斷論與批判論的哲學書信》《論知識學的唯心論闡釋》均為年方弱冠的謝林于1794至1797年間所作,這四份文本構成了青年時代謝林哲學構想的基礎,也是德國唯心論的經典文本。在這四份文本中,謝林以敏銳的洞見系統(tǒng)總結了從笛卡爾、萊布尼茨、斯賓諾莎,經
神話哲學是謝林的又一個純粹創(chuàng)新,也是其后期哲學的核心內容和主體部分(至于啟示哲學則相當于這些思想在基督教階段的延伸)。在這個宏大的構想里,謝林一方面依據歷史事實,另一方面借助概念演繹,呈現出一個將所有古代文明囊括進來的一以貫之的歷史進程。因此謝林的神話哲學既可以說是一部關于人類意識的“邏輯學”,也可以說是一部以神話為例
哲學是一門愛智慧、尚思辨、運用抽象的邏輯概念追問宇宙、社會和人生奧秘的學科。然道不可坐論,理不可空談。實踐是人本源性的生命存在和活動方式,尚思辨的哲學若離開實踐便容易淪為一種空洞的理論。因此,哲學不單純是一種精神追求,更是生命存在的當下參與,必須由理念世界、理論世界回到活生生的生活世界。本書由“‘游’與‘游戲說’”“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