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是思維的規(guī)律,邏輯是研究推理的科學,語言邏輯就是研究自然語言中的推理問題的科學。它與一般邏輯之間的區(qū)別就在于它以自然語言為研究對象,是自然語言的語形學、語義學、語用學三者的綜合。符號學是研究事物符號的本質(zhì)、符號的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符號的各種意義以及符號與人類多種活動之間的關系。價值哲學是關于價值的性質(zhì)、構成、標準和評價
本書主要為哲理故事主題班會和名師講故事兩大部分,前半部分通過對哲理故事主題班會的記錄和分析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豐富的教學案例,后半部分主要是教師選編的國內(nèi)外短篇故事,教師通過深入挖掘故事中的哲理,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人生觀。本書寓教于故事中,由故事打開學生的心門,達到潤物無聲,教育無痕的目的。本書服務于一線教
本書稿是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文學、文化與文獻:宋代文人寺記的多層次研究”(項目批準號:18YJC751067)研究成果。宋代寺記數(shù)量較為龐大,《全宋文》中收錄有宋代寺記一千余篇,蘊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本著作以宋代文人寺記為研究對象,探討宋代寺記產(chǎn)生的因緣、文體特性、文化思想、文獻問題,具體考訂《全
本書是一本關于方法的書稿,分為上中下三編,上編為方法創(chuàng)新36法的自撰自書篇(含36幅書法作品);中編為方法創(chuàng)新的點滴哲理篇(含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學習方法、教育方法等320條感悟);下編為方法創(chuàng)新的論文與講座篇。書中穿插了大量的插圖、照片、書法作品,非常生動;還提出了500個點滴哲理,顯示出思考問題的深刻而周嚴,令人信
《中國古典學》由濟南市傳統(tǒng)文化研究會付資出版,濟南傳統(tǒng)文化研究會每年舉辦一次“經(jīng)典詮釋學”學術研討會,依據(jù)大會提交的論文結集出版,每年出版一輯。本輯是對荀子、孔子及其思想,以及各時代關于儒家思想論述的經(jīng)典詮釋,全書貼近理論研究前沿,所收論文學術價值較高,既有對荀子、孔子思想的直接解讀,也有基于《論語》、儒學、《大學》以
本書系浙江省社科規(guī)劃后期資助重點項目(21HQZZ002Z),是在作者博士畢業(yè)論文的基礎上修訂而成。本書以浙江古代道教方志為研究對象,將方志文獻研究和文學研究相結合,且運用目錄、版本和文獻學方法進行考證和輯佚,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創(chuàng)新性。本書對道教方志的內(nèi)涵與外延重新做出界定,對存世和存目浙江道教方志進行了系統(tǒng)的梳理和
老子說上善若水,懂得什么是真善,行事才能利人利己;老子說知止不殆,凡事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危險;老子說自勝者強,能不斷地戰(zhàn)勝自己,才是真正的強者:……《道德經(jīng)》被譽為萬經(jīng)之王,字字珠璣,句句精華,蘊含著大智慧。成語是中華文化中很別致、很迷人的一種表達方式,它短小精悍,寓意精妙,易于學習與
本書在系統(tǒng)闡釋經(jīng)典認知心理學理論體系的基礎上,深入探討信息與信息加工的本質(zhì),詳細介紹了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研究的一些新課題、新成果、新手段,如人工智能、腦成像、眼動等。本書主要包括認知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對知覺、注意、記憶、表象、思維、語言和言語等各種重要認知過程進行了詳細討論。包括緒論、注意、知覺、表象、記憶、思維、語
本書的研究內(nèi)容圍繞人類空間認知與空間導航能力展開。研究目的之一是研究人類在環(huán)境中維持方向感、自我定位、記路和找路能力的認知規(guī)律。研究目的之二是想要探討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個體之間空間導航能力的巨大差異。全書內(nèi)容分為六章。第一章主要是圍繞造成空間導航能力的差異化原因展開理論探討和實證研究。第二章主要是圍繞空間認知的神經(jīng)科
晚明以來,陽明學常被批評為空談心性、不務實行、重“尊德性而”忽“道問學”。這并不符合陽明學派的歷史原貌。陽明學派中有許多博綜群籍、注經(jīng)撰史和重視知識的學者。他們的知識實踐綰合陽明心性之學與讀書博物、經(jīng)史博學。作者在總結陽明學人知識實踐與成就的基礎上,重點從經(jīng)世知識、游藝之學與經(jīng)典注疏三個方面考察陽明學派的知識學特點。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