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梅洛–龐蒂(Merleau-Ponty,1908—1961)在法國Gallimard出版社出版了《知覺現(xiàn)象學》。本次影印的是1945年版的1972年重印本。
《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作為普魯士皇家科學院版《康德全集》第五卷于1908年出版。1968年,德國德古意特(DeGruyter)出版社重印了該書。本次影印即依1968年的德古意特版。
《純粹理性批判》1787年版,作為普魯士皇家科學院版《康德全集》第三卷于1904年出版。1968年,德國德古意特(DeGruyter)出版社重印了該書。本次影印即依1968年的德古意特版。
1739—1740年,休謨(Hume,1711—1776)出版了《人性論》;1888年,塞比-比格(Selby-Bigge,1860—1951)編輯出版了新版本,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本次影印的即是1888年版的1960年重印本。
《顏氏家訓》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部內(nèi)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也是一部國學經(jīng)典著作。作者顏之推,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該書成書于隋文帝滅陳國以后,隋煬帝即位之前(約公元6世紀末)。是顏之推記述個人經(jīng)歷、思想、學識以告誡子孫的著作,共有七卷,二十篇!额伿霞矣枴肥侵袊鴼v史上第一部體系宏大且內(nèi)容豐富的家訓,開“家
本書從獨創(chuàng)的團體治療技術“述夢”出發(fā),進入關系層面,擴大到以整個社會為視角去理解和調(diào)節(jié)團體關關系。本書圍繞作者提出的三個創(chuàng)新性的概念展開:(1)述夢。述夢是一種與伴侶或家人分享夢的方法。通過述夢可以探索夢者的無意識信息如何被傳達,并幫助容納情緒困難。(2)關系障礙。作者沒有將功能失調(diào)的行為模式定位在個體心理問題中,而是
本書為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結項成果。老字號工匠精神使得人類在制造文化演進過程中的任何階段都可保有雙重維度性,其傳承發(fā)展的歷程事實上就是一種“文化記憶”逐步成長為“文化認同”的過程,但是在特定的歷史或空間條件下,其發(fā)展類型、動力機制、建構特點有所異同,具有不同的社會功能。本書以文化記憶理論為框架,對中國老字號的工匠
本書是“名師大講堂”中的一本,從中西美學的比較和認知入手,從美學原理到藝術的方式;從日常生活的審美化到美學的自身追求;從藝術大師到當代藝術;從潘天壽藝術思想的當代意義到審美教育是一個永恒的課題。 本書用散文式的寫作方法,將當下最具普適意義、最經(jīng)典又最受關注的美學與藝術話題收入本書,采用專題式的寫作方式,內(nèi)容豐富、可讀
本書共十二卷,前九卷分別列了十天干,每天干以日為主,以月為核心,時為輔;后三卷記載了大量的評古歌賦。該書總結了命理學二百多年發(fā)展的歷史,擷取其中的精華,摒棄了一些繁瑣無稽的說法,使該領域達到理論的巔峰。
本書以西方各歷史時期的思想家、哲學家及宗教學者對宗教問題所做的一系列理智性、學術性的探討為研究對象,揭示了西方種種宗教學說的啟蒙性質(zhì)、內(nèi)在邏輯結構及其發(fā)生發(fā)展的歷史軌跡,構建了西方宗教學說史的范疇系統(tǒng)和邏輯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