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囊括了認知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發(fā)展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生理心理學、比較心理學的經典研究,比如經典的從眾實驗和記憶重構實驗。本書經過多次修訂,目前更新到第四版,新版本又增加了一些新的研究與章節(jié),如有關同卵雙胞胎的個性差異的研究。本書語言生動形象、通俗易懂,不僅適合心理學專業(yè)的學生作為參考書使用,也適合普通的心理學愛好
本書緊扣當代重要的思想、文化、美學主題,從哲學、人類學、文學、文化研究、電影理論等學科出發(fā),向國內讀者普及前沿的法國理論。第八卷主要譯介了斯蒂格勒、維希留、哈特穆特·羅薩、尼克·蘭德與加速主義,圍繞著技術哲學與法國后現(xiàn)代思想,展開了深入的探討。此外,第八卷亦介紹了亨利·米修的繪畫理論與其他經典法國哲學、社會學研究,便于
在中國近現(xiàn)代,明末大儒王夫之(號船山)受到不同派別、集團的推崇,出現(xiàn)過“人人都說船山好”的現(xiàn)象。曾國藩、郭嵩燾等晚清中興名臣所推崇是理學家王船山,譚嗣同、章太炎、章士釗、楊毓麟等推崇的是民族主義者王船山,在現(xiàn)當代,人們推崇的是哲學家、史學家、文學批評家王船山,甚至是啟蒙家王船山。這其實反映了近現(xiàn)代中國哲學史上一個令人矚
答案是從問題那里來的,問題的質量決定著答案的質量。很多時候,如果你感覺迷茫無措,問,就對了! 不僅能夠增進溝通、傳達善意、獲取更多信息,提問更是掌握人生主動權的重要方式。本書共8章,融實際案例、有效方法、行動指南于一體。圖書以漫畫圖解的方式講述了如何問出有效的問題,如何通過提問引發(fā)思考、激勵行動、獲得知識、解決問題、表
《時間與敘事》是《活的隱喻》的姊妹篇,它們被學界看作一個整體。兩部著作所產生的影響來源于同一種語義革新的核心現(xiàn)象。就隱喻而言,語義革新在于一種新的恰當語義通過一種不恰當?shù)囊饬x賦予產生:“自然是一座神殿,那里有活的柱子。”就敘事而言,語義更新在于創(chuàng)造另外一種綜合工作,即創(chuàng)造一種情節(jié):目的、原因、機遇以情節(jié)的方式被融合進一
在近代,肇始于工匠的技術傳統(tǒng)與誕生于祭司和書吏的精神傳統(tǒng)逐漸匯合起來,形成了科學傳統(tǒng)。20世紀以來,科學傳統(tǒng)中的技術、哲學、科學三者的互動越來越密切。技術與科學的相互促進使得人類文明從工業(yè)文明時代向智能文明時代轉型,這也重塑著人們的思維方式、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如何面對新技術與新科學帶來的重大影響?這需要人們創(chuàng)新概念范
本書是一部古希臘羅馬哲學專業(yè)的論文集,主題為“理性與概念——古希臘的認知理論”。本書收錄兩篇原典譯文,分別涉及恩披里柯、西塞羅著作中對古希臘哲學諸多學派的真理標準及概念問題的探討。兩位羅馬時期哲學家的原典,一方面提供了珍貴的一手資料,另一方面為當代知識論研究提供了珍貴的理解視角。另外收錄九篇論文主要包括對柏拉圖哲學中知
在21世紀初期,道德人類學登上了人類學的理論舞臺。近十年來,道德人類學在英語世界得以蓬勃發(fā)展,已成為人類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 本書出版于道德人類學發(fā)展中期。作為道德人類學的主要倡導人之一,雷天助在書中對道德人類學做出了階段性綜述,同時也對道德人類學的理論發(fā)展方向做出了提綱性展望。通過考察道德在人類學發(fā)展史中的地位,本
作者從自己作為旅居法國的外國人所體驗到的各種情感出發(fā),由外國人在法國的歷史引入,從而引申出對身份問題的探討。但本書的探討并不局限在文化或社會的根源上,而是將重點放在尋找身份問題的本體論基礎之上。
《諸子學刊》是現(xiàn)在海內外唯一一本專門的諸子學研究刊物,是海內外諸子學研究交流互動的重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