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回顧和分析了2022年中國極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10部電視劇,并以此10部重要作品為個案,深入剖析年度中國電視劇行業(yè)的重要現(xiàn)象。秉持多元的評價標準,本書分析的10個案例是經(jīng)由450萬影/劇迷、數(shù)百名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影視專業(yè)學生代表、50余位國內(nèi)知名影視專家的三輪投票評選出的作品。2022年主題創(chuàng)作蔚然成風,引領多元
《考研音樂史核心考點》是胡東輝考研音樂史課程視頻的配套資料,由《胡大水考研中國音樂史講義》和《胡大水考研西方音樂史講義》精簡而成,主要收錄全國一百多所音樂院校近十年真題考點,同時參考市面所有教材講義進行整理總結,知識點覆蓋比較廣,具有較高的普適性,邏輯比較簡潔明了、應試性強,更容易背誦。
稿件是對伊麗莎白·古德林TeachingDance:TheSpectrumofStyles的譯著,詳細介紹了風格頻譜的教學方法、適用人群,也對不同種類的潛在讀者的常見問題做出了解答,并深入討論。本稿件的優(yōu)勢在于其廣泛的受眾。頻譜所提供的教學方法,可應用于不同門類的學科教學,也適用于各年齡和各舞種的課程教學,不論是已經(jīng)從
數(shù)學理論廣泛應用的可能性,取決于其中所概括的原始材料的廣泛性;谒惴ǖ囊魳贩治銮把乩碚摰恼Q生將音樂與數(shù)學之間的互涉推向一個前所未有的體系化時代。本書作為“新文科”與學科交叉的代表性成果,將打通專業(yè)間的藩籬,打通文理界限,以辯證邏輯和轉化方法引入算法與建模,為音樂分析提供創(chuàng)新性策略。其成果在提高專業(yè)讀者的音樂分析能力的
《中國電影的歷史重述與理論建構研究》,萬傳法著,上海戲劇學院科研著作出版資助項目。本書的一個主要任務,便是通過對“重寫電影史”“華語電影”等的梳理和分析,通過對百余年來“中國電影理論”的生成與發(fā)展等的爬梳與辨析,從而盡可能為中國電影學界的這一困境尋找到一條“破解”之道。由此,在本書的整個構架上,分為三編:歷史編、理論編
《中國電影大典》(全20冊)由丁亞平主編,全書2200余萬字,4000余幅圖片,第1—14冊為“影人影片卷”,第15—16冊為“機構人物卷”,第17—18冊為“期刊編輯卷”,第19—20冊為“北京電影學院卷”。全書收錄自中國電影誕生之日起至今的有代表性的影人及其影片,代表性的電影機構及機構人物,代表性的期刊及編輯人物詞
沈福文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漆藝家和工藝美術教育家,在髹漆工藝實踐與工藝美術教育等領域成就卓著。在20世紀西方現(xiàn)代文化沖擊與中國本土文化追求現(xiàn)代轉型的語境中,他不僅保留了傳統(tǒng)漆藝的“漆性”,而且實現(xiàn)了傳統(tǒng)髹漆工藝的現(xiàn)代學科化,在我國工藝學科的建設中形成了一種“沈福文效應”!捌帷钡男螤畈皇枪袒,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地游移和漂
《中國電影大典》由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研究社丁亞平研究員主編,匯集國內(nèi)一批電影學者編纂的大型電影類大型文獻類圖書。圖書收錄自中國電影產(chǎn)生以來的影人、影片、機構、研究等詳細信息,包括影人傳略、相關典章、記憶評述,影片簡介、相關評論等等。本稿件為《中國電影大典》影人影片卷第一卷,收錄60位自電影誕生以來至1904年出生的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堅實根基。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我們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xiàn)中華審美風范
本卷為中國電影大典系列叢書之一種,所收錄期刊的時間跨度自1921年4月1日至1940年11月,所收錄的期刊達104種,內(nèi)容豐富、資料翔實,全面展示了這一時期我國電影業(yè)的發(fā)展狀況。 《中國電影大典》由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研究社丁亞平研究員主編,匯集國內(nèi)一批電影學者編纂的大型電影類大型文獻類圖書。圖書收錄自中國電影產(chǎn)